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

admin 1330 0


兩千年來,中國民間佩戴辟邪玉飾物十分普遍,種類也很多。玉翁仲是自古至今流行的辟邪物之一,與司南、剛卯並稱「漢代辟邪三寶」。那麽,翁仲何以能成為具有辟邪意義的玉飾題材呢?

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  第1张

玉翁仲始自漢代,這已經在學術界得到了共識。


漢代玉翁仲特點是皆以青年壯士或武士形象表現,扁身,腰很細,衣袍下部像雞籠狀,不漏腳。兩手執於腹部作打躬狀頭部下垂,沒有頸部,頸部用斜陰線表示,背後有一條陰刻直線,表示佩劍。穿孔為「人字形」,從頭頂直到腹部,再分左右兩路由兩側出來


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  第2张

所采用的雕刻刀法是漢代流行的「漢八刀」技法,面部只雕琢眼和口,僅用三五刀短陰線雕成,呈倒「品字」形,有的就是素面,眼口都不刻畫,面部為長圓形。與後世雕刻的以老態畢現長髯飄飄的文官老翁造型是不相同的。這可能跟人們把後來的一些帝王陵前的石人像作為藍本有關。

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  第3张

翁仲的稱謂源自何時呢?秦漢時期,翁仲大致有金(銅)、石、玉三種,以稱金(銅)人為翁仲最早。但是翁仲並不是金(銅)人的泛稱,僅僅特指在宮殿前的金(銅)人。《秦始皇本記》記「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...收天下兵,聚之鹹陽,銷以鐘鐻金人十二,各重千石,置廷宮中。」三國時謝承《後漢書》「銅人,翁仲其名也。」算是最早記錄銅人為翁仲的史書之一。


秦十三金(銅)人之所以被鑄造,賈誼與司馬遷均以為是始皇「以弱天下之民」的手段,而到了班固時代卻有不同意見。其在《漢書<五行誌>》中記載「秦始皇二十六,有大人長五丈,足履六尺,皆夷服,凡十二人,見於臨洮...是歲始皇初並六國,反喜以為瑞,銷天下兵器,作金人十二以象之。」


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  第4张

這個說法顯然受漢末讖緯之學的影響頗大,雖然接近於神話但歷代引申的書籍卻不在少數,如《水經註》《河水註》即載十二金(銅)人因象十二長夷故又稱「金狄」俗稱翁仲。


但秦始皇並不是歷史上製金(銅)人的唯一君主,秦以後至少有兩次鑄翁仲的記錄。例如《三國誌》《魏誌明帝紀》記明帝曾「造銅二人,號曰翁仲,列坐於司馬門外。」又《水經註》記東晉十六國大夏世祖武烈帝龍升七年「鑄銅為大鼓及廉翁仲銅馳龍虎,皆以黃金飾之,列於宮殿之前。」這些記載表明銅翁仲與玉翁仲的稱呼似乎是有一定的關系。


為什麽玉石中的玉翁仲被稱為辟邪之物?  第5张

真正把玉翁仲講清楚的是在明代李賢、彭時等奉敕修撰的《明一統誌》,其把前人的一些有關銅翁仲的記錄加以綜合提煉引申為:「秦,阮翁仲,身長一丈三尺,氣質端勇,異於常人,少為縣吏,為督郵所笞,嘆曰,人當如是邪,遂入學究書史,始皇並天下,使翁仲將兵守臨洮,聲振匈奴,秦以為瑞,翁仲死,鑄銅為其像,置鹹陽宮司馬門外,匈奴至,有見之者猶以為生。」這段記錄是由前人不同典故拼湊而成,並且加以發揮。


但《明一統誌》把玉翁仲脫胎於銅翁仲的說法講得比較清楚。因為翁仲守臨洮鎮司馬門,氣質端勇,異於常人,故琢玉以象之,有守護之意、辟邪之功。



标签: 翁仲 記錄 辟邪 頸部 陰線 有關 金人十二 銅人 記載 說法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